“虚拟人”一夜涨粉超百万?虚拟数字人产业逐渐落地
虚拟人是元宇宙的第一张“船票”?
虚拟数字人的定义相对简单,就是具有数字化外形的虚拟人物。通常具备三个特征:一是拥有人的外观,具有特定的相貌、性别和性格等人物特征;二是拥有人的行为,具有用语言、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表达的能力;三是拥有人的思想,具有识别外界环境、并能与人交流互动的能力。
尽管目前虚拟数字人行业还处在赛道早期阶段,但国内外多路巨头已开始大力布局。英伟达在本月推出了能承载“元宇宙”愿景的虚拟化身平台“Omniverse Avatar”,并推出了3个虚拟人形象。
在日前网易财报会上,丁磊透露,目前公司已为元宇宙做好准备,已有多个相关概念产品落地。同时,网易也早早将虚拟数字人纳入规划,公司今年在该领域的投资已有至少5例,其中包括主打虚拟交互式演唱会的美国Maestro、“微软小冰”母公司等。
此外,今年双十一,快手虚拟主播“小芳”直播带货;年内OPPO发布虚拟人“小布”;腾讯云推出基于新一代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的全新数智人产品矩阵;小红书推广了一批虚拟数字人作为博主发布笔记;B站专门为虚拟主播开设了分区;屈臣氏的屈晨曦、花西子等同名品牌也纷纷推出虚拟代言人。
与市场前期热衷的VR、AR等不同,有市场人士甚至认为,如果将元宇宙比作驶向未来的飞船,那么虚拟人或许才是第一张船票。不过,由于缺乏具体应用场景,目前数字替身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而相比之下,虚拟偶像的发展更为成熟,似乎已经成为承接现实与元宇宙之间的重要桥梁。
虚拟数字人时代或已开启
业内分析称,元宇宙或将以虚拟人物为切入点,在AI语音助手积累的数据基础上,向具象化发展。从行业空间来看,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市场规模为34.6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62.2亿元;2023年虚拟偶像带动周边市场规模为645.6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1074.9亿元。
不少机构认为,虚拟数字人时代已经来临,预计未来元宇宙中的AIGC将会越来越丰富,基于AI驱动的虚拟数字人也会越来越多。而在时代加速更迭的背景下,虚拟偶像具备吸引不同受众群体并获取流量的潜力,伴随着上游各环节技术逐渐成熟,下游商业变现渠道不断拓宽,行业未来空间值得期待。
从市场来看,目前A股虚拟数字人概念相对较少,主要包括以下公司:
引力传媒:公司参股公司星驰传媒拥有专业的XR制作团队,为客户提供数字艺术视觉整案服务。
蓝色光标:公司表示目前正在积极布局并参与虚拟人直播赛道的优质公司投资。
捷成股份:公司表示参股世优科技已经为客户提供了近500个虚拟IP数字人。
万兴科技:公司表示正在进行虚拟演示相关功能的预演。
奥飞娱乐:公司基于“巴啦啦小魔仙”初代主角小蓝姐姐的形象开发出“魔仙女团-小蓝”进行虚拟偶像孵化。
芒果超媒:芒果TV首个虚拟人“瑶瑶”、湖南卫视数字主持人“小漾”先后亮相。
川网传媒:公司首推虚拟主播“小雅”,可用于多场景。
方直科技:公司自主研发了智能化表情合成反馈交互技术、个性化虚拟人像活化互动技术等。
科大讯飞:公司在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最先发起虚拟人交互平台1.0。
歌力思:公司旗下品牌ELLASSAY接连推出品牌虚拟人物。
中青宝:公司表示对于数字人/虚拟人的相关技术正在探索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