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约2000 字

阅 读 需 要

4 min

文 | 冯晓燕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乐羊是战国时魏国的将军,魏文侯命他率兵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君就把他杀死,煮成肉羹,派人送给乐羊。乐羊为了表示自己忠于魏国,就吃了一杯儿子的肉羹。魏文侯重赏了他的军功,但是怀疑他心地残忍,因而并不重用他。

秦西巴是中山国君的侍卫。中山君盂孙到野外去打猎,得到一只小鹿,就交给秦西巴带回去。老母鹿一路跟着,悲鸣不止。秦西巴心中不忍,就把小鹿放走了。中山君以为秦西巴是个忠厚慈善的人,以后就任用他做太傅,教育太子。

图|全景视觉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报告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阅读材料后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1. 审题

(1)命题凸显了立德树人的导向。

教育部在制定的《课程方案》中的“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

导向性却很明确,因而这是一道组合式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符合“立德树人”的命题理念,让学生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图|全景视觉

(2)突出核心素养导向。

“发展核心素养”事关课标完善、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课程方案》中明确提出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本次作文材料中的乐羊,为了立军功,居然忍心吃儿子的肉羹。骨肉之情薄到如此,这样的人,对别人岂能有忠心呢?秦西巴,一个怜悯孤兽,擅自将国君的猎物放生,却意外地提拔做王子的太傅。

两个人的行为,一反一正,结果截然相反。两个人物,两个事件,一贬一褒,两相对比,表达的是一个意思。材料的倾向性很明显,应批驳材料中的乐羊“残忍”,赞赏秦西巴的忠厚慈善。

图|全景视觉

(3)设置真实情景,畅谈思考认识。

此次命题要注意写作的文体要求,紧扣在班级读书报告会上发言这一真实情景构思作文。要有称呼,顶格写;结尾要有诸如“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之类的结束语。

从学生的生活真实情景出发彰显“大语文”学科内容,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行为“做人”统筹规划,审题难度不大,但要求考生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谈思考与认识,观点和认识要符合人情人性。

2.构思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准确归纳概括,全面理解事件真正含义,合理引申,即可得出材料主旨:

1.忠厚慈善,行稳致远;2.倡导仁爱,古今一也;3.忠厚仁慈者,可为君亲师;4.仁以治国,善以持家;5.积善之人必有余庆。

图|全景视觉

范文

以仁义为盾

邹赋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符合班级读书报告会的开头要求——称呼)

卅载年华,几经岁月,沧海桑田,洪波逝去。饱经历史冲击后留下的是一颗颗书着仁义的明珠玉铛。中华传统文化是瑰丽壮阔的宝库,那么仁义便是其中最光辉灿烂的明珠一粒。

(文学性语言开篇,提出观点,倡导仁义的价值观,文学气氛浓郁。)

忆往昔,有孟子在沉思静心中写下“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毋庸置疑,仁义一向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所推崇的。

同样在战国那个烽火连天的时期,魏国的将军乐羊,不尚仁义之道,驰骋沙场,戾气难除,面对中山国君送来儿子身死的肉羹,却屈服于权势,为向魏国表忠心而选择亲食肉羹,虎毒尚且不食子,人心却比虎心毒。肉羹食下,却被魏文侯怀疑猜忌,由此可见,仁义是人人都应行走的康庄大道,违则无益于行,最终不会赢得周围人的信任。

(联系知识储备,点评材料,娓娓道来。)

图|全景视觉

仁义之心应在,忠厚慈善难得。与乐羊截然不同的秦西巴,心醇气和,忠厚老实,在战火纷飞的战国,仍心存善念,这是极为难得珍贵的。面对不断悲鸣的老母鹿,一心向善,怜悯生灵,不过一介侍卫,却怀着悲悯之心违抗中山君的命令,放走小鹿,但也就此因祸得福,重得国君赏识,璞玉之光终得重见于世人。(分论点与论据相互映衬,说服力强。)

仁义之心不仅是对人,更是对动物,面向众生,心怀悲悯,胸有仁义,便能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孔孟之道更是一把悬于人前的标尺,是非曲直,贤愚忠奸,“仁义”二字便可评判。

(过渡自然,适度引申,态度鲜明。)

思今朝,面对时代翻滚的浪潮,我们身处其中,更应以仁义为盾,筑起一道坚实的长城。世界暗流汹涌,在这个高歌猛进却存有漩涡的时代中,局部地区热战频发,单边主义威胁不断,贸易战硝烟四起……

一支支维和部队却如铜墙铁壁般伫立在风暴的最前沿,齐头并进,风雨同舟,在巨浪前不屈服不后退,勇往直前,怀揣着薪火相传的仁义之心,与他国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在世界的风暴中立起一支支坚挺的桅杆。

(联系现实。谈论自己的思考与责任,寓意深远。)

图|全景视觉

少年强则国强,前途似海,来日方长。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更应以仁义为盾,屹立在时代与世界的前方。

愿斯之心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结尾有力,言简意赅,余音绵长。)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