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这件事情应该是从小就伴随着我们的,每次语文考试的最后,总有一篇800字的作文等着自己。

小时候的自己,因为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就喜欢写东西,为此,用过的笔记本和笔也不知道有多少了。

每当看见一篇别人创作的文章或者小说,时常会为里面主角的喜而喜,忧而忧;为作者笔下波澜壮阔的景色而感到心旷神怡。

都说照片能记录美好的瞬间,但写作也能记录你美好的心情。

当时间推移,你已经记不起为什么开心或悲伤时,翻开看看,你会发现你的脸上已经扬起灿烂的微笑。

“多看,多读,多写”这几个字是从小就是老师和父母对自己重复无数次的话,也是这样,才让我养成了看书时拿笔记录的习惯。

一句有深意的话,一段对人物的描写,一首优美的诗词,这些都被一一记录下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慢慢积累,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我是一个喜欢看文章和小说的人,有想过自己去写作,可是,心里再多的想法,也没有足够的文采能写出来。

一个优秀的作家,并不是一夜就能写出一篇文章的,而是经过日日夜夜的累积。

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作家,在自己的笔下诞生出一个个令人难忘的角色,虽然还没有达到目标,但我也一直前进着。

幸好,现在还没晚。

写作,是一件让我很愉悦的事情,梦想,只有努力过才能不留遗憾。

加油!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人。

停笔6个月,断更180天,写作瓶颈期我靠这三个方法自救

2023-11-29 15:14·钟余成长营

这是在断更6个月、180天后更新的一篇自我剖析的文章。

一直没有离开写作,却也耗尽了很多精力却没前行。

于是我让自己任性地过了180天。

在这段停更的日子里,我开始学着深入研究自己。

面对自我的兴趣点,以及以往发布文章的数据和反馈进行了写作调整。

这是从事写作生涯以来,第二次调整。

看似是中断,但实际上是面对自我的选择。

这些故事里,也许能让你看到自己的影子。

希望我的这些想法和经历能够帮你走出写作困境。

01

经常观察剖析自我

在停笔的这段日子里,我开始学着面对自己的感受,不逃避。

比如,找到一段素材,我能够迅速找到写作点。

角度新颖,且构建大纲也很快。

而唯一的不足就是万事俱备,不敢下笔。

我担心自己下笔时,就全然没有了心思,写着写着就跑了题或者断了想法。

这样的想法一直困扰着我,以至于6个月的时间内,一直徘徊在写作周边却始终不见作品。

心病还需心病医。

巧不巧的是,李云迪出事儿了。

我决定通过这次新闻,打破自己停滞不前的现状。

一向热衷于追热点的我,迅速嗅到了这个热点的爆炸程度。

抛弃李云迪的常见写作角度,我选择了对比郎朗。

虽然也写了两天,虽然当时目标号以同样的角度提前发表,但我还是特别开心。

一方面是因为我终于克服了自己追求完美的习惯,另一方面目标号发布的文章也正好印证了我的写作角度正确且足够吸引人。

对于写作这件事,从不自我怀疑。

我始终坚信我可以写,而且能够写得好。

只不过我还没有找到自己适合的路子,适合的内容和方法。

后来,我加入某写作班,想要通过群体影响给自己助力走出写作阴霾期。

并且申请了社群里的素材官,为社群内的同学分享每日新鲜素材以及素材解读。

在一天一天的坚持下,我发现我热衷于搜集资料,却并没有把资料转变成人物稿。

每天奔波于各种资料,让我疲于奔命却并不见效,反而越来越焦虑。

基于这些对自己的发现,我开始琢磨写作方向到底对不对。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反思,让我能够重新审视自己。

不得不说依赖于我自己有意识地发现自己热衷于什么,每天享受什么。

学会观察自己,确实非常重要。

02

读书很重要

停笔的日子里,我一直渴望能够自救。

我不断阅读各类书,包括各种写作宝典,各种经管类图书。

终于我发现一直没能走出写作瓶颈期的原因。

我缺乏团队氛围的感染,助我一臂之力,这样的认知来自《只管去做》;

我缺乏对完成和完美的认知,因此不断将自己圈禁在一个写作圆圈里,迟迟走不出,这样的认知来自《要搞定,不要完美》。

只能说阅读对我的帮助实在很大。

让我不仅发现自己的问题,还能够将所有的问题联系起来,并找到方法解决。

为了营造浓浓的氛围感,我特意对照着小红书选择一种喜欢的风格,布置了一个书桌。

甚至家人指责,弄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就能管用吗?

说实话,我以前也很看不上这样看似好看却不实用的东西。

可自从按照自己的喜好摆弄书桌以后,我发现确实可以尽快进入写作状态。

我后来总结道,这大概就是氛围感。

大概正应了那句话,所有花的时间都会在合适的时间开花。

看似180天没有文字输出,但实际上我在花更多时间深扎根。

根扎得越深,才能迎接让自己茂盛的夏天。

读书这件事,确实为写作带来很多帮助。

曾经我晚睡早起,买了很多市面上各种写作大咖的写作书。

从写作方法,到写作思维,从运营理念到变现方式。

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写作提升迅速。

因此,千万不要在没有有效输出的时候放弃。

秉持坚定信心,从书里找到合适的方法,帮助自己多角度努力和提升,终究会迎来开花的时候。

03

跟着内心小孩一起走

这是我从事写作以来,第二次调整自己的写作路子。

第一次是从育儿文调整到人物稿,而这一次是从人物稿调整到干货和自我精进。

之所以选择这个角度得益于我本次停笔期间的所想所得。

另一方面,我看过了很多娱乐明星的生活工作(人物稿我主攻娱乐明星方向),渐渐从明星光鲜亮丽的生活下,走进一地鸡毛的日常里。

而写作精进干货,一方面想要倾向于小红书平台,另一方面也是决定面对自己的内心。

我想要通过文字跟自己内心的小孩对话。

将这些想法记录下来,然后深度思考,根据自己的关注点不断跟内心对话,那么结果就一定是我们想要的,也一定可以坚持。

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要着急往前走。

更不要盲目希望自己能够大跨步前进,想清楚怎么走,比走错路再回头有价值多了。

04

不要害怕换路前行

很多人放弃写作这条路,有一条很致命的原因是害怕。

害怕不能坚持,害怕花钱学习却久久不能变现,害怕别人的闲言碎语,更害怕这是一条不符合自己的路。

白白花了时间和金钱不说,还要遭受别人的白眼和嘲笑。

我算了一下我在写作课上花的钱,有时候我也会大吃一惊。

一门写作课价格699我几乎报了8期,总价5592元;

别的写作课,一门一个月时间1999元。

还要除去针对性的课程,比如头条写作课,微头条写作课,人物稿写作课。

也不包括为此买的写作书,花费更是不计其数。

这些钱到目前为止都已经变现回来了吗?

头条上的一篇爆文,我就把一个月的学费赚回来了。

做平台跟投稿相比,是没有那么快变现的。’

但心里一定要清楚,你的目标是什么,而不是这个月稿费回来多少。

当前期扎根足够深,粉丝效益就会源源不断展示给你。

不同时期要做不同的事,然后闷头往前走,就对了。

我看到网友评论我写作够好,观点够独特,分析足够深刻的时候,我知道我坚持写作是对的。

只不过在找到适合我的路之前,我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进行筛选,每一次的付出都是给未来搭的台阶。

每一次的自我怀疑、每一次的停滞不前都在不断提醒我,选好了路就一直往前吧。

走不过去的时候,想办法也要走过去。

只要想做,所有的困难都会为我们让路。

记得在一本书里看过这样一段话:

人之所以害怕,是因为一开始制定的目标就不符合实际,执行起来难以坚持,方法不正确,对于未来的不可知才造成现在的害怕。

保持写作热情,还要保证有效写作方法,然后一直写下去,目的地终究会到达。

以上就是我的写作故事,我相信未来的日子里,一定会有让自己发光的时刻。

如果你也遇到这样那样的写作问题,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