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雍正帝正批改奏折,陡然发现两本奏折上写着同一个案子,内容却是截然相反,针锋相对,雍正帝勃然大怒,将手中的两本奏折掷与地上。

正当大臣们内心惊骇之时,雍正帝又下令罢免湖广总督迈松,任命史贻直为湖广总督,前去审理这个案子。

这件让雍正帝都震怒案子是哪件案子就是被列入“满清十大奇案”行列的麻城杀妻案。

这桩小县城的“杀妻案”,为何雍正帝都惊动了?这其中究竟有何隐情?

一个杀妻案,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现象和官场腐败,草菅人命。这个杀妻案的主角是杨氏。杨氏为麻城县一个商户之女嫁给了县城富户之子涂如松。

杨氏生得漂亮,涂如松将她给宠上了天。未曾料到,杨氏不守妇道,仗着自己漂亮,经常与涂如松的朋友们打情骂俏,根本不把涂如松放在眼里,涂如松心里难受啊。

时间一久,涂如松开始家暴杨氏。这杨氏肯定不会任打任骂,一打架,就回娘家,就这样往返娘家3、5载,就出事了。

一日,两人又打了一架,杨氏又不见了,涂家以为没事,肯定是回娘家了。然而一打听,杨氏一个月都没回娘家,消失了,到处找不到人,没有任何音讯。

杨家急了,杨氏的弟弟杨五荣认为姐姐怕是遇到了坏人,已经没了,他怀疑是自己的姐夫涂如松杀了姐姐,因为涂如松三天两个殴打姐姐,虽然没证据,但他早已将涂如松看成凶手了。

谁也不晓得,这个此刻却在同县秀才杨同范家过逍遥日子呢。而这些,杨五荣竟然知情。杨五荣没有证据证明涂如松杀了姐姐,县令就先把这个案子先压了下来。

过了一年,有条河边发现了一具尸体,杨同范跟杨五荣商量,说涂如松经常打杨氏,现在我们可以把这具尸体栽赃到涂如松身上,就说涂如松杀了姐姐,尸体打捞上来了。

让仵作把尸体化妆了一下,再说天气这么热,尸体腐烂了谁能看出来。此时这件事已经交给湖广总督迈柱主理,又派广济令高认杰来主审此案。

高仁杰是个婚官,没有一点脑子,涂如松被严刑拷打,各种酷刑,但涂如松确实没做过,也说不出来啊。

最后涂如松收不了折磨和拷打,就胡乱说了一通,承认是自己杀的杨氏,高仁杰信了,马上派人去挖尸体。谁知挖了几百座坟,没有符合条件的女尸。

涂如松还要被打,实在没办法,涂母就找了一具尸体,交给差役,,最后黄州知府派人验尸,发现尸体是男的,涂如松为了不挨打,谎称尸体掉包了,

这个时候迈松可能是嫌麻烦,不想再查了,直接给雍正帝递了奏折,说证据确凿,希望下令斩杀涂如松,奏折交给皇帝,基本上斩杀涂如松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涂如松若真被处死了,那可谓是比窦娥还冤啊!没成想,老天开了眼,

竟然这时让邻居大娘撞见被藏起来的杨氏,大娘一下不淡定了,天啊,大白天撞见鬼了,死了那么久尸体都被挖出来的女人竟然好端端的站着,

大娘想着,就火急火燎的往县城跑,大娘一通给县衙报告,县衙杨鼎一听,心里激动啊,巴不得立即把杨氏抓来。

可是这时,迈柱已经将奏折呈给皇帝要处斩涂如松了,杨鼎知道这事不能冲动,就把实情告诉了巡抚吴应菜,然后让杨鼎把这事告诉迈松,迈松一听气坏了,只能气呼呼让杨鼎查明真相,

于是杨鼎立刻差人把杨氏抓来,“死人”又活了,涂如松没有杀人,麻城的百姓懵了,也为涂如松高兴,杨鼎抓了杨五荣和杨同范,把涂如松无罪释放。

吴应菜看到这个结果非常高兴,其实他早就看不惯迈柱了,他飞快的写了一本奏折,这时刑部回应迈柱的判决已经下来,要处死涂如松和汤应求;

迈柱听说吴应菜上了折子,彻底无语,但迈柱的总督可不是白当的,他立马想出一个办法,让杨同范说杨氏不是涂如松的妻子,只是个娼妓,并且上了奏折,保持原判。

真是个真正的昏=官,随意残害老百姓的性命,怪不得雍正帝看到这两本奏折,气的火冒三丈高。

那天雍正帝看到巡抚吴应菜的折子,心里纳闷,好像见过这个案子,还没查出来呢,迈柱的折子又到了雍正帝手中。

雍正帝一下就明白了,这个麻城杀妻案不是结案了吗,主犯都准许处决了,怎么又来一本折子!

这彻底激起了雍正帝好奇心,他开始较真了,然后仔细一看这两本奏折,说的虽然是一件事,内容完全是两个观念,两种结果。

雍正大怒,立即罢免了巡抚吴应菜和总督迈柱,将他们调回京城;命户部尚书史贻直为新的湖广总督,前去调查此事。

史贻直仅用了三天,就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这件离奇荒唐的杀妻案终于结案。

从这个荒唐的案子中体现了当时官场腐朽不堪,贿赂,黑白不分,案子根本不查,随便就可以定一个罪名。

男可以变女女也可以变男;审理的案子只怕很多都是严刑拷打的结果,细思极恐;官场勾结,官官相互的风气已经非常严重了,只要官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最后,歪曲事实的迈柱回京后居然没有得到朝廷任何处罚,可怜的老百姓涂如松被屈打成招,差点丧命。

这桩离奇的案件,之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真正的原因是通过

这个传说讽刺当时官场腐败,黑白颠倒,还闹出了一场场荒唐至极的大笑话。

参考资料:刘建业“雍正麻城杀妻案”法律与生活,19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