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位60岁的老人告诉我:燕子可是个非常“挑剔”的鸟类,一般的人家它根本“看不上”,也不会去搭窝。

我当时并不相信老人的话,燕子随处可见,搭个窝难道还会有这么多的讲究吗?后来我查阅了大量了资料,才知道燕子在筑巢这个事情上竟然如此谨慎。

关于燕子“筑巢”

燕子是在农村比较常见的鸟类,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将燕子视作吉祥、好运的象征,甚至还流传着燕子只进富贵人家的说法。

燕子是典型的迁徙鸟,一般在每年的4-7月从南方飞回到有农田的农家院附近,然后开始和异性交配繁殖。繁殖结束后,在寒潮来临之前,它们会带着幼鸟再飞回南方过冬。

虽然我们常见的燕子窝都是在农家屋檐下,但是屋檐下并不是燕子筑巢的唯一地点。有些燕子会在树洞或者树缝中筑巢,也有的会在沙岸上钻穴。

家燕的巢穴基本都是在农家屋檐下,制造巢穴的材料一般都是衔来的泥巴和草茎,然后燕子用唾液将两种材料粘合起来。

巢穴的内部还会铺上杂草、羽毛等柔软的东西,住起来非常舒适。而且燕子也是非常“爱干净”的鸟类,排泄物不会直接拉在窝里,而是会在鸟窝外边进行排泄。

燕子并不是会在所有人家筑巢,它是如何判断的?

虽然燕子在农村比较常见,但是并不是每家每户都会有燕子窝。燕子在选择巢穴地点的时候是经过多方面考虑的,而不是随随便便地搭一个窝。对于鸟窝的建造地点,燕子会根据以下几点来判断。

第一、巢穴周围要方便觅食

燕子筑巢的第一选择便是方便觅食,保证充足的食物。所以燕子一般会选择靠近农田的农家院,因为农田中不但害虫较多,而且周边的草丛中有很多的昆虫,这些都是它们喜欢的食物。据统计,一只燕子一年吃掉的害虫高达几万只。

其实,燕子每年秋去春来是为了生存不得以而为之,否则它们也不会每年大老远地来回飞了。

原因是它们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却不善于在树缝或者石缝中寻找食物。在北方的冬季是没有昆虫和蚊蝇等食物的,它们又不能像啄木鸟那样去搜寻潜伏起来的昆虫,如果不想饿死,只能在秋天飞向南方觅食过冬。

第二、巢穴能躲避天敌、保证自身的安全

燕子在巢穴位置的选择上还要考虑自身的安全,比如躲避天敌的袭击。燕子的天敌主要是老鹰和蛇类,为了躲避这两大天敌,燕子在筑巢地点的选择上是相当谨慎的。

老鹰飞得比较高,视野开阔,而且它的眼睛视力好,感知能力强,地面上的物体都能看得很清楚。一旦它们发现燕子的踪迹,便会急速下降,用一双利爪抓住燕子。

为了躲避老鹰的抓捕,燕子一般不会像其他鸟类一样,把巢穴建筑在树上,而是把巢穴建筑在屋檐之下。由于屋檐的遮挡,燕子躲在鸟窝之内是不会被老鹰发现的。

除了老鹰,蛇类一般会吞食鸟蛋,如果有机会它们也会以燕子为食,只不过不太常见。燕子把巢穴建在高处,蛇类并没有爬墙的能力,所以这对于燕子的幼鸟来说是一个有效的保护。

除此之外,燕子在选择建造巢穴的地方还要具备一定的防雨作用。鸟类对于打雷和下雨有着天然的恐惧。特别是下大雨的时候,雨水比较急,鸟类的翅膀根本挡不住雨水。长时间的淋雨,会让鸟类的体温迅速下降,当体温急速下降的时候,鸟类便会有生命危险。

屋檐下既能躲避老鹰和蛇类的攻击,又能在下雨时遮挡风雨,所以大多数燕子都会选择在屋檐下筑巢。

第三、燕子搭窝喜欢安静、通透的地方

燕子筑巢的地点除了要方便觅食和躲避天敌之外,它们也不喜欢在人多、喧闹的地方搭窝。

人多的地方筑巢对它们来说也是有未知风险的,虽然它们对人类无害,而且还能吃害虫。可是有些小孩子看见燕子窝就会很好奇,很可能会拿一根棍子给捅下来。

在人多的地方筑巢,不但自己的安全无法保证,而且还可能连窝都被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