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倡导仁义礼智信。

传言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回到题主所说的这个山东人是如何成为顶流的。孔子早年在鲁国求仕无果后,开办讲学,却始终怀才不遇的。孔子到处游历的根本原因也是推销自己,宣扬自己的思想,然而很多诸侯对孔子都是敬而不用。但随着孔子去世,其弟子编撰老师的语录成书,孔子的盛名反而进一步宣扬。待到汉朝,董仲舒向汉朝皇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治者发现孔子的理论和统治人民的方法有相似之处,只要加以改进。孔子的默默耕耘到后世的弟子满天下,形成了一股风潮,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

作为发源地的山东把孔子当作圣人来看待,历代封建皇帝对孔子的尊崇也是对儒学文化的肯定。所谓存其精华去其糟粕,孔子的诸多思想放之今日,仍是文化瑰宝。这种敬爱先祖的传统已和民族文化紧紧相连,是一个国家积淀的根本。

随着外国流行文化的侵入和大肆宣扬,年轻人对本国和本源的认同感逐渐降低,这是非常可怕的。在传统文化日渐稀薄还在不断被冲击的今天,需要适时举办一些活动来加强一下民族认同感。也把孔子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全球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