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十三四岁的女子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但古代女子在这个年纪却要嫁人,这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这是很残酷的一个现实,古代女子在十三四岁这个年纪嫁人,起初只是国家为了增加生育而强制执行的,但后来变成一种风气,而男人也更加喜欢这个年纪的女子。

古代女子十三四岁就嫁人,其实是从汉朝开始的,原因是为了将女子变成“生育工具”。

秦末汉初中原大地上经历了长久的战争,比如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争霸,等等,造成的结果就是,农业荒废,经济倒退,人口锐减。

西汉刚刚建立的时候,全国人口满打满算也只有1300多万,这个数字当然是很少的了,以至于当时很多地方都是无人区,田地无人耕种,粮食生产跟不上,经济活力也严重不足,国力自然就很难发展了。

即便如此,战争却没有停止,刘邦称帝之后,相继发起了数次讨伐异姓诸侯王的战争,造成了局部混乱,后来他又率军攻打匈奴,结果吃了个大亏。

在与匈奴的战争中,让刘邦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想要击败匈奴,就必须增强国力,而增强国力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加人口,因为只有人口增加了,农业和经济才跟得上,国家才有能力打仗。

为了增加人口,刘邦实施了一项政策,即女子十五岁的时候必须嫁人,超过这个年纪再嫁人,则每年需要向官府多缴纳120钱的人头税。

120钱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西汉初期一石粮食需要60到80钱,120钱可以买很多粮食,百姓种出这么多粮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事实上,周礼规定女子十五岁及笄,所谓及笄,也就是女子成年了,到了嫁人的年纪了。

整个商周时期,基本都是遵循周礼,女子十五岁之后再结婚,一般十五六岁嫁人,十八岁算是比较晚的,王室成员或许早一点,十四五岁才嫁人,而刘邦让女子十五岁之前嫁人,显然是为了让女子早点嫁人,从而多生孩子。

这一政策实施之后,百姓为了避免多缴纳人头税,纷纷将女儿在十五岁之前嫁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口,只不过效果不是太明显,因为抵触这一政策的人不少,有不少人有财力缴纳人头税,所以不愿意让女人太早嫁人。

刘邦的儿子汉惠帝刘盈继位之后,为了进一步增加人口,实施了一项更为严格的政策,那就是女子如果在十五岁之前没有嫁人,则需要每年多缴纳600钱的人头数,是刘邦时期的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