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他因郭沫若的一句“反动文人”的定论而否定自我,从此以后,沈从文开始了另一种生活。他将痛苦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他丢掉了那支光彩夺目的文学之笔,开始成为为文物研究专家。他埋葬了文学世界里的沈从文,成就了文物专家沈从文。无法言说、无处排解的痛苦,开成了一朵朵奇葩。我们看到那些一丝不苟的文字,与之前的文学之笔截然不同,但也同样圆润、朴素、悠远,印着他个人的标记。只是,有些人的有些转身,即便与世无争,即便毫无声响,即便当事人一直微笑,也让旁人难以释怀。

04

41、当年郁达夫好心劝慰这个在小旅馆流着鼻血写文章、几近饿死的文学青年放弃文学之路时,年轻的沈从文带着湖南人的“一根筋”和走投无路的无奈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当鲁迅在报纸上痛斥他的时候,他保持了冷静与克制,仍不改文风;当郭沫若代表一种新环境全盘否定他的时候,他差点放弃了生命,但重新站起来时,更加骄傲。一个人面对挫折和痛苦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和成就。张兆和在沈从文逝后,轻声说道:斯人可贵。

42、石家庄近期对于“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进行了处罚。“法不责众”是闯红灯的理由之一,所以石家庄制定了一个制度,惩罚前三名。这无疑是一种智慧。如果都不愿做前三名,那么不就抵制了这种现象了吗?

43、英国有一个孩子约翰·詹姆斯·克劳莱德对于狗的内脏非常感兴趣。于是,有一天他杀了一条狗。结果那条狗是校长的狗。校长知道了这件事后,让他画出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图。画完后,校长发现有很多错误,便让他去找一些材料并改正。结果,他对生物学萌生了兴趣。在1923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

44、“我算作一个匆匆的过客”“此生便是场美丽的梦”的林徽因,我们怎能忘记,她把笔一挥,“这算作什么生活”,从此,卷起一个包袱,带病徒步考察中国古代建筑;我们不会忘记,她以生命为赌注,唱响国徽浮雕设计的生命绝响;更不会忘记她掷地有声的一句“信仰生在我们当中多少时候了”她的美丽、勇气、至诚让我们膜拜。

45、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曾经最普通的温情瞬间,似乎正在慢慢变得稀缺。毕竟,我们已经见过太多的熟视无睹、冷漠无助,也听闻过一些以怨报德、前车之鉴,在道德原力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犹豫不决,让不少人趋向于选择保守。而最近,在成都地铁2号线上,一个小男孩主动给带宝宝的阿姨让座,又为困乏的妈妈伸手垫头,还帮妈妈背包……引得网友纷纷点赞,小男孩更是赢得了“成都地铁小暖男”的称号。“成绩好不如品德好”,母亲的低调回应,更让无数人为其教导有方叫好。

46、飞机晚点曾是不少戾气产生的缘由,但几天前上海到杭州的一架航班却在79分钟的延误中收获掌声。为了一颗亟待移植的心脏,147名乘客一齐选择为生命让道、为生命等待,被不少人称为“最有爱的晚点”。“平凡的你我,或许没有能力构建这个时代的道德天际线,却可以集众多的一己之善,来守卫道德良知的底线”。

47、传播正能量的网红更能红得长久。犹记今年中国海军节,张召忠在“畅谈中国海军未来”直播活动中,讲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海军艰难岁月时情难自禁、潸然泪下的一幕,多少网友涌入“局座”微博留言“致敬!不哭!”这正是网红在散播浩然正气,“爱国”也因网红所言所感真正引起共鸣。

48、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官方微博“江宁公安在线”,被网友亲切称之为“江宁婆婆”。这位网红,幽默堪比段子手,为了科普各种安全常识也是操碎了心,快速辟谣、权威分析方面更是一针见血。这类知名政务微博网红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并收获了更多来自民间的信任与支持,他们是桥梁、是纽带,更是一股气正风清。当然还有“博物杂志”这类一边卖萌一边教你小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网红,他们让学术走出象牙塔,变得鲜活而可亲近,其中蕴含的是鼓励求知的大智慧。

49、有时候,社会应当对学生的“不务正业”宽容一点,那正是他们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自由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华南理工大学一群爱好种植的大学生把时间花在土地上,与有些“low”的蔬菜瓜果打交道,坚持了数年并还将坚持下去,可见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有自己的想法的。现在的学生,考高分者易得,“有自己的想法”却更值得珍视。

从某个角度来说,社会上对此有质疑之声,也正提醒我们应当反思教育的本质究竟为何。从开荒种植中体会自然之美,锻炼出独立能力,学会应对各种困难,把自己的梦想通过双手变为现实,不正是一种绝佳的学习和成长吗?

50、一些规则被破坏,大多数情况下,造不成什么太大的危害,比如,闯红灯、不走斑马线,也许有一百次你都侥幸安全回了家,可哪怕只有一次意外,就足以让你承受不起。现代社会,依赖一套严密的规则运行,对规则的破坏后果无法预知。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规则意识其实就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体现,是法治法规意识的体现。不要对自己的应变能力有过高的指望,良好的习惯才是危机突然到来时,拯救你的关键因素。

05

51、高考刚结束,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测试开始了,其中有一些“烧脑神题”是这样的:山东大学:黑板和厕所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井盖都是圆的?南京大学:“梁祝化蝶”为何不化比翼鸟?为什么屈原的画像是瘦高的?华南理工大学:用物理知识解释“狮吼功”…… 其实“烧脑神题”并非新鲜事物。陈寅恪先生曾在文科考试出过一个对对子的烧脑题,题目是“孙行者”,要求学生对出下联。陈寅恪自己说这题主要考察词性、平仄声调、语汇和思想内涵,而他理想的答案有“祖冲之”“王引之”“胡适之”。细细品味这些“烧脑题”,可贵之处在于它们有一股书卷味儿,展现了知识的包容性与多义性。同时,让“启发思索”代替了“给予知识”,让“发现价值”取代了“赋予意义”。高校老师和学生跨过了“标准答案”这一中间屏障,直接达致了思维的对话。

52、6月10日,济宁中考首日,恰逢阴雨天气。在济宁市育才中学考点,临近上午场考试结束前半小时突然下起大雨,8名特警队员冒雨在考点外站岗维持现场秩序。雨越下越大,看到被雨水淋透的特警队员,等候孩子的考生家长们自发轮流为他们撑伞挡雨。考试结束后,一些家长们依然撑着伞,直到11点30分特警队员们执勤完毕才离开。家长轮流为执勤特警撑伞,使人感到温暖,也构成了社会温馨图景的一部分。

53、从2023年起,菜农杨永华在南瓜上刻字,挖掘了南瓜的经济价值。如今,经他刻字的“私人定制”南瓜不但越来越受欢迎,身价也从5元涨到50元甚至百元。有字的南瓜不但具备食用价值、观赏价值,而且有特殊意义,所以经济价值高。必须承认,在南瓜上刻字,是一种创新之举,缘于老瓜农对书法艺术的爱好,更缘于扎根于乡土的民间智慧。

54、造型师和副教授,听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在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有个美容美发专业23岁的重庆妹儿,把这两件事同时做到了!她叫聂凤,通过6年的刻苦训练,2023年她在巴西举行的技能界“奥林匹克”-世界技能大赛上,作为中国的唯一代表,一举夺得美发行业冠军,实现中国美发行业零的突破。凭借这个成绩,她不仅享受到了和奥运会冠军同等的待遇,还破格成为副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55、报载,通州区张家湾月亮湾晓镇一名4岁男童趁父母外出爬出卧室窗户,脖子不慎被卡在窗外防护栏间,身体悬空,孩子几乎窒息,危急时刻,35岁的公交司机刘云顺着防盗窗爬到三楼,用肩膀和胳膊托举孩子半个小时,与邻居一起救下孩子。“托举哥”的义举释放出纯洁的人性道德美,震撼人心,托出人间善与爱的高度,传递出社会正能量。“托举哥”一“托”,托出了一份公民的责任,托出了一份人间的感动,托出了大爱无疆的高度。“托举哥”的出现,证实了社会人情并不冷漠,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56、近日,一则海南省海口市一度假酒店将要举办“首届萤火虫文化节”的消息引发众多关注。该消息称,活动期间将聚集“数万只萤火虫点亮海口”,此举引发当地多个环保组织注意,随即有环保组织发文称“萤火虫对环境要求高,放飞就是放死”,呼吁对该活动进行抵制。

57、上世纪80年代,年广久的炒瓜子作坊发展到100多人的“大工厂”,当时有人认为是资本主义剥削,把其雇工的问题反映到中央。邓小平同志认为,放两年再看:“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今天来看,这样的“有所不为”是正确的。正是这样的“有所不为”,带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58、当年刘邦入咸阳,“缓刑弛禁,以慰其望”,采取的是“有所不为”。若干年后刘备入蜀,诸葛亮则“威之以法”“限之以爵”,采取的是“有所为”。“为”与“不为”殊途同归,都深得人心,实现大治。原因就在于审时度势:秦朝苛政,百姓苦不堪言,不为而治,顺应人民的意愿;而蜀中刘璋长期暗弱,豪强专权自恣,必须严刑峻法。古往今来,大道相通,“为”与“不为”皆审时度势使然。

59、古人云:“心不专一,不能专诚。”不专不诚,焉能成事?历史上,勾践多年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成霸业;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书写了不朽篇章。今天,屠呦呦靠着滴水穿石的韧劲,历经190次失败,最终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黄大年凭着“不疯魔,不成活”的拼劲,不舍昼夜、潜心科研,引领中国走入“深地时代”。任何一个成功者的足迹,都刻印着艰辛与执着,专注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品质。

60、得失之间,心上留有余闲。唐代诗人李涉在流放期间,与一僧人闲聊后顿悟,一扫麻木悲苦的心境,书写下“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的名句。看透得失,才有余闲;心有余闲,才能宽广。美学家朱光潜批评现代人“勤有余劳,心无偶闲”,不仅使生活索然寡味,也让内心变得驳杂,受困于名缰利锁。一些人之所以感到心累,正在于心中装得太多、太满,以至于负重过载,甚至忘记了初心、迷失了方向。学会“留余”,及时调适人生节奏,美好时光就能更多地驻足停留。

06

61、哲人有言,“人最终关切的是自己的存在及其意义”。坚守梦想、追寻光荣,让自己的生命与更远的远方、更多的人们相连,也能让普通人的“平凡之路”通往不平凡的世界。若有科学梦,不妨像“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20多年只做了这一件事”;若想鹰击长空,学学李中华,就算惊心动魄也要勇攀高峰;若要为官一任,学学黄大发,在绝壁中也开凿希望的水渠……为自己、为人们、为社会共筑一个让生命有所托、让灵魂能栖息、让精神可穿越的家园,或许才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应有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