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 说过的:所有企业有且只有两个基本职能,即营销和创新。

创新就是创造和产出,一般会对标技术类的岗位;
营销就是推广和变现,一般对标的就是运营、产品、销售、市场等岗位。

我做了4年的互联网运营和增长项目,我就从推广营销运营类岗位的视角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希望能对想进互联网行业,又不愿意从事技术类岗位的同学有所参考:

一,互联网行业的赚钱逻辑是什么?

如果想比较清晰的理解,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就要对当下的互联网发展格局和阶段有一点了解。

对互联网公司,或者对任何公司来说:用户就是一切,是公司估值的基础

之前互联网公司为什么赚钱快?就是因为获取用户很容易

首先,互联网用户规模爆炸式的增长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始于2023年,那会都是从无到有的铺展过程,市场膨胀很快,用户增长也很快,几乎每年都是上亿的规模在增长

那个时候,几乎每一家互联网大厂的市值都有数十倍的增长空间。

对个人而言,如果能参与到这个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都能很容易赚到大钱,进入富豪阶层。

其次,新技术新功能可以带来强劲的增长

在这个从0到1的铺展时期,只要能够推出方便,高效,完善的功能和技术,再配合一定的资金去做市场推广,就能够特别大的市场,获取用户。

所以那个时期,也可以叫功能型增长时期:因为是靠新功能作为增长的引擎

比如移动支付,视频弹幕,内容匹配推荐机制,邀请拼团享受优惠等等。微信,支付宝,B站,小黄车,抖音,拼多多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但是现在,分享,弹幕,团购,网购,等等这些功能和技术几乎是各种互联网产品的标配了,同体量的公司谁也不比谁差多少。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

今天你在做的产品和服务,可能同时有几家甚至几十家在你做同样的产品和服务

你在知乎、公众号、抖音、B站这些平台上写写文章,发一些作品,也可能会有很多人在和你做同样的话题。

在技术壁垒前,人无我有的优势已经没有了。

本来用户的总数量就不再膨胀,然后用户还都有特别多的选择余地。除了那几家龙头公司外,获取用户和流量都变得难上加难。

在这里要再强调一下:用户就是一切,是公司估值的基础

所以,未来互联网公司和互联网从业者的核心难题就是如何获取用户和流量。

所以比较学术的说法就是:增量时代结束了,存量时代到来了

二,未来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

那么在这个存量时代下,该如何获取用户?——这就成为企业和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想进互联网的同学,最好也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能力和积累。

如果:

你特别懂用户的需求和心理;

或者能做出特别有趣,特别打动人心的视频或文章;

或者能设计出特别贴心好用的程序和产品……

那你可以很容易的获取到用户,抓住流量,这样你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互联网行业。

如果没有,而你又想进入互联网行业,那么从现在开始,就注意积累和思考。

毕竟我们冒着加班掉头发的风险去互联网公司打工,一大理由不就是想多赚点钱吗?

三,存量时代,该如何获取用户?

换句话说,前景到底在哪里,我结合自己的运营和增长经验,分享一些个人的浅见:

想解决用户增长这个难题,主攻方向可以有这两个:

1,互联网思维+领域专家

现在很多互联网人的问题在于,虽然懂技术,懂产品,也会做各种形式的内容,但自己不是某一个领域的专家:

能追热点却没有焦点;能炒热度却没有高度;能去分析用户的需求,却不懂用户。因此很难用泛泛的产品和内容去撬动流量。

而专业领域的人又缺乏互联网的流量思维。不能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互联网上发扬光大从而为自己增值。

我身边的朋友,就有很多在专业领域做的很出色的。比如有的是在北京做了10年房地产销售,对北京各处的楼市信息,价格,方位,配置都了如指掌。可是就缺少互联网思维,如果能把自己脑海中的知识和信息整理成图文表格或者短视频,放到知乎小红书之类的平台上,那肯定会给自己增加一笔额外收入。

想多赚钱,根本逻辑不就是要创造稀缺吗?而现在互联网所缺的正是这种:具有“互联网人才”和“领域专家”双重身份的人

比如B站1哥罗翔老师(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法律知识和评论罗翔老师,只是分析”用一年半从0到1800w粉丝“这一现象)

他为什么可以这么轻松的获取到用户和流量?我经常反复思考这种现象,因为做运营和增长,就是要把目力所及的流量现象归因。

我回想我看他的法律小课堂时,除了能学到法律知识,还经常会被张三荒唐的案例逗笑。还有一些深邃的人生哲理。

看他的课,可以笑起来,也可以严肃起来

法律知识、授课技巧 就是罗老师的专业领域

而把视频搬上B站,就是借助了互联网平台流量工具。

这样的组合结果就是”一火不可收拾",也让我们看到了“领域专家”+“互联网流量”相结合达到的效果。

这正是未来互联网行业中所稀缺的

也就是说,无论是做产品,做技术,做设计,做运营还是做营销。

除了有五花八门的互联网操作技能和营销思维。还得对某一领域有足够的积累和知识。

2,整合增长

所谓整合,就是线上产品和线下产品的整合。

我们熟知的购物,聊天,游戏,求职,社交,旅游……都实现了这种整合。

但整合型的产品,还是大量聚集在民生领域的消费端。

现在也有很多传统公司也在积极拥抱互联网,在尝试用互联网为整个产经销的业务链赋能。

未来还会有很多传统公司,传统业务,实现互联网化。这也是互联网行业的一大发展空间

这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一种机会和发展空间

但是这样的整合业务,必然需要”互联网人才“+”行业专家“双从身份的人来主导。

四,是否推荐22届毕业生进入互联网行业,我的一些建议

1,如果想进入互联网行业。请确保自己能持续学习,能适应变化快,节奏紧的工作方式。回馈就是高额的收入。

2,建立精品的思维意识。低水平复建产品在存量时代已经不好用了。未来获取用户,拼的就是谁更懂用户,谁更能造出有价值,有诚意的产品。所以从你选择公司,就要观察这个公司是不是尊重用户,是不是在用心打磨产品,是不是很看重质量和口碑。

在自己入职后,也要不断精进互联网的思维和技能,同时还要在某个专业领域不断学习积累、“深耕细作”

3,就算不进入互联网公司,也建议掌握一些互联网思维和技巧。前面我说了,以后互联网化是趋势,各行各业都不会抗拒一个便利,高效的工具。拥有互联网思维意识和方法技巧,肯定会为自己增值。

4,如果你还年轻,心里还不安分,还想用青春拼出点什么来,同时也有精力和心力去学习,也愿意不停的学习,那么我非常建议你进入互联网公司。如果不是,那么就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