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是否一直都是高薪?这样的状态会维持多久?
作为一个曾在某T做过一段时间组织发展的老家伙现身说法,我的观点是,不但会继续涨下去,而且有强大的底层逻辑支持这个工资涨下去。
首先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有人说他可以给你赚一个亿,现在需要你给他五百万年薪,你愿意吗?
你不仅愿意,而且马不停蹄地把钱交到他手上!
我之前一直不懂,为什么大厂总是有很多福利,一天下来,饭能吃四顿,下午茶零食不间断的,直到我真的进去了,我才知道,你的工作强度远远大于你做的东西。
前几天字节从其他平台挖人,一个96年的产品经理,96年啥概念,26岁,年薪跳槽后上涨20%,三百多万一年!但字节会亏吗?绝对不会。
你很好奇,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是由互联网行大公司内部的工作环境决定的,
如果你真的进过不少行业,比如传统行业,金融行业,然后再去互联网,你会发现互联网真是一头怪兽,速度非常骇人,早上有需求,下午就实现,你需要一个插座,十分钟后就物控就会有反馈,这种精密高效的内部工作机制导致人才在互联网公司里都是被120%超负荷使用的。
而他创造的价值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的乘数效应无限放大,因此,对于公司来说,这种高薪酬是非常明智而且有效率的做法。
处于垄断的那几家,持续高薪肯定是可以的。
所说的,零边际成本加上规模效应。一个员工对产品的做出细微的贡献,乘以这个产品巨大的流量和用户基数后将会变成一个巨大的价值。这几家垄断性的公司,肯定不介意持续的给高薪。
互联网跟题主比较的传统实体工程行业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实体行业做不到零边际成本,但互联网行业能做到。(准确来说,是低到接近为零的边际成本。)一个产品的研发成本是固定的,之后每增加一个用户的成本就是边际成本。实体行业,增加用户就一定需要增加实体商品,那就需要增加实体原材料和增加生产,成本不可能接近于零。互联网行业,增加一个用户的成本就是零,等增加用户数量多起来时,才存在增加服务器甚至是扩建数据中心的问题,但均摊下来每一个用户的边际成本是零。
如果这个钱这么好赚,为什么不换一批更便宜的人来做呢?为什么要支付这么高的价格养着这么贵的人来做呢?因为互联网行业赢者通吃的效应太明显了,所以每一家公司都想要招最好的人,想办法把自己的产品做成赢家。
拿传统实体工程来打个比喻:有几家私企在一条河上各自修桥然后收路费,有的桥路程近一点收费高一些,有的桥绕远一些但收费低一些,每一座桥都有一定的车流。如果大家都赶时间,都想付费走路程最近的桥,那就把这一座桥堵死了,道路会自动分流去其它的几座桥。
互联网产品不存在这个问题,所有车都走一座桥是不会出现堵车的,修这一座桥的私企赚到了所有钱,其它几座桥都是亏本投资。互联网产品甚至存在网络效应,同一个产品用的人越多,每个人从中得到的价值越大。这跟实体桥梁正好相反,好比通过一座桥的车越多,大家的通过速度越快!
基于这样的逻辑,你是不会找便宜的人去冒险建一座没人用的桥的,你必须下狠心赌一把建一座最好的桥。你必须要在抢最好的人,来做最好的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