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需要“利他精神”(什么样的文章别人愿意看?)。

最近在看松浦弥太郎《100个基本》这本书,有一段话印象特别深刻。

上厕所的时候,要想到下一个用的人。

扔垃圾的时候,要想到将垃圾送到垃圾场的人、回收运输的人、处理垃圾的人。

做杂志的工作,要想到校稿的人、印刷的人、装订的人、将书运到书店的人、为我们卖书的人,以及读者。

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忘记人的存在。

这个观点我本人非常认同,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应顾及他人的感受。

同样,这种“利他精神”也是每一个写作者应该贯彻始终的态度和意识。

01.

在审稿的过程中,我时常会遇到一些优秀的文章,他们的感情细腻,观点独到,读后让人如沐春风、感触良多。

透过文字分明能感受到作者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和善于分析思考的习惯,才能写出立意独特、观点犀利的文章。

但也有一些作者投来的文章,充其量只能算作文。读起来青涩、空洞,甚至错字连篇,漏洞百出。

不单纯、随意地写,每输出一个文字,都应该要有责任、有担当、有温度、有质量,更要有充分利他的精神。

02.

要想把文字变现,赚取稿费,那么作品就变成了商品,写作者就不能只是宣泄自己的情绪,安慰自己的心灵,匆匆下笔。

真的要充分考虑读者的感受,通过这篇文章能够给读者提供什么价值,解决什么问题,带来什么收获。

内容一定要“利他”,不然就是在浪费别人的时间。

现代人的时间都很宝贵,看过《1分钟可以做什么》短视频的朋友都知道:

在1分钟的时间里,

可以投递7.6万个快递;

可以跑完400米短跑;

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情;

可以想通一件事情;

可以爱上一个人!

03.

看一篇500字的文章大概需要花费1分钟时间,一篇新媒体文大约在2000字左右,需要花费4分钟。

我们在创作的时候,真的有必要考虑一下,别人阅读自己文章的4分钟是否是虚度,是否是浪费光阴?

那么,写作中到底应该怎样贯彻“利他精神”呢?

每一个写作者在下笔之前,就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这篇文章,能不能让读者“开卷有益”?

这篇文章,能否给读者传递一个新的观点,带来不一样的启发,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

要让读者读完之后有一种文字上的愉悦,感受到一股向上的力量,收获满满的感觉。

新媒体文不追求华丽的文笔,跌宕起伏的情节,至少应该传递一种正能量、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04.

要想打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

一篇文章,要体现“利他”,让他人有触动,就要有发自内心的真诚和感触。

文章不能只是感动自己,宣泄了情绪,自己倒是爽了,但读者却成为了你倾倒情绪的垃圾桶,这样的文章势必是不能得到读者认可的。

这样的自嗨可以保留在你的日记中,但想要依靠这样的文字变现,产生经济效益,就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所以,我经常强调,写文章一定要“利他”,才能最终“利我”,达到共赢。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文章,即取悦了读者,又能获得经济价值呢。

快来看看下面为大家准备的几篇文章吧,满满的干货内容,让您快速掌握流量密码。

好啦,这就是今天写作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写得还行,就请点个赞吧!

下面是自我介绍时间:

写作需要“利他精神”(什么样的文章别人愿意看?)

喜欢分享,分享写作,分享生活,分享一切的美好。

关注我,我们一起越变越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