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写作这回事,从写作启蒙到写作这条路上
在11月的最后一天,我实现了靠写作实现了副业收入反超主业。我这个月写了两个比较简单的讲话稿,一起1000元。纸媒过了人民日报下的《中国能源报》,共青团中央下的《中国青年作家报》,还有其他几个省级报刊,这个好像都是千字百元的稿费。尝试投稿向有书投稿了一篇文章,编辑说没多大问题就等着好消息了。完成了校园杂志的编辑,获得一笔编辑补助。
我是7月开始写作的,到现在满打满算就5个月。看着到账的稿费,我莫名心安,靠读书和写作,我越来越自信。之前怀疑自己都30岁了,才开始写作,会不会太晚了,做了才知道,作写起来,什么时候都不会晚的。其实,我没有觉得自己写得很好,也没有觉得自己多勤奋,从刚开始句子写的都不通顺到现在基本每篇稿子都能上上稿,我觉得靠的是坚持还有学习,《斯坦福大学写作课》这本书,正好可以反射我的心境。
这本书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说家华莱士.斯泰格那写的,他曾经在威斯康星大学、哈佛大学任教,后来进入斯坦福大学,并开创创意写作课,培养了一批优秀无比的作家。这本书就是他在斯坦福大学讲授创意写作的讲义,整本书读起来不是那么好读懂,我觉得更适合有点写作基础的人读,但是读进去了,会让人迷糊灌顶,原来写作是这样的啊!
小说共分为八章,包括:小说:生活的透镜;创意写作;关于创意写作的教学;致一位青年作者;向所有不合时宜的语言说再见;作家的观众;技巧;《进城去》——一个实例向我们展示一个系统的,连贯的写作课程。就我现在的写作水平来说,我总的来说有三点感触:
一、很多写作不是写艺术,而是写生活
书中写到:严肃艺术家的工作,实在没有特定秩序的地方带来的秩序。他用一生的经验做材料,不论实际的经验还是间接的经验,他越是宽广,越深刻,就越有用。不管长痛还是短痛,它对他的伤害的越深,就越有帮助。我突然想起前段时间的一件事:大家都知道《读者》吧,它的上稿门槛算是比较高,很少采用新人的稿子。这个月听一个朋友说,他在跟《读者》编辑聊天时,编辑说他们用了一个只投了一次新人的稿子,我看了那个稿子,语言没有很华丽,但是看完我就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这个作者写的就是一个老父亲带孩子到图书馆看书,在门口等着孩子,因为抽烟和保安发生争执,当保安打算撵他们回家时,父亲马上点头哈腰道歉,只是为了让孩子能安静地在图书馆看书,但是“我”走进图书馆里面,见到孩子在偷偷玩手机。这就是一个很生活化的场景,也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父亲和儿子的形象。一下就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鸣。是不是我们身边经常遇见这样的情况,这样的亲子。父母披荆斩棘,儿女假装努力。
二、清楚自己写作的本意
很多人写作之前可能都没有想自己为什么要学写作,是为了名还是为了利,除了这样,还对自己的写作极度不自信。每次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问自己,我写作为什么?我今年30岁,房贷车贷压力很大,又没有一技之长,有的只是从小陪伴着的文字,那么我就想着开始写作。我们边写要边检验自己,投稿也好,其他渠道也好,获取的稿费以及慢慢变得自信就是我对自己写作的肯定,也是坚持的理由。其实我觉得单纯靠理想去写作坚持不了多久,因为当理想只是脑海中的那一抹云时,他是飘渺的,要把理想落到实处,制定相关的计划,写下来,细化目标,朝着木匾蜿蜒前行,我们的写作才能继续下去。
三、随时充电
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我觉得写作变现好像只有投稿获得稿费,所以一门心思投稿,后来慢慢上稿各大官媒,8月底看到很多小伙伴在小红书分享自己的经验,我也去了解小红书,9月开始在小红薯分享我的写作历程,渐渐有接到商稿和广子。我还收到了【开课吧】的邀请函,在【开课吧】开一门写作课。但是我拒绝了,说不心动是假的,但是我觉得我现在只写了半年,连个作家都不是,充其量就是个写作者,还不具备教别人写作的能力,这也鞭策我要更加努力,要让自己的能力配得上别人的期待。这也让我看到了读书、写作可以给我们普通人一条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所以要更加努力充电,不管是什么领域,只要你想涉猎,都要去学习。写作除了要实践,还要吸收技巧方法。没有技巧上的提升,只是一味地在数量上不断练习,那么写作的底子也是不能打牢固。
不管我们学习哪门课,也不管我们想做什么,都和学习写作一样,要问初心,要坚持到底。
以前搞写作,被讽刺挖苦“文艺女青年”,如今会写作真的太用了,证明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输出能力,所以真的太庆幸小时候家里人给的影响。
比如小舅送的寓言故事书,小姨送到家的各种杂志,写作文抄袭了《水浒传》时,老师不仅没批评,还特意鼓励学生写作,每次单独叫去指导,妈妈对外人的炫耀夸赞都成了写作路上最大的动力。
如今想来内心都是感恩,感谢你们在我年少无知时的启蒙,感谢这么多年从未放弃的自己。
1.神话故事启蒙
小时候特别喜欢看神话故事,将爷爷送给我的《中国神话故事》话本,翻了一遍又一遍,“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蚩尤大战皇帝”等等,是最喜欢的故事。
后来这几本书被同学借走弄丢后,还心疼了很久,至今还记得这几本书是被哪个同学弄丢的,可见心里有多难过。
之后就是读郑渊洁的童话故事书,大概我们这代人都是读郑渊洁的童话书长大的,《舒克和贝塔》、《童话大王》这些书从别的小朋友那里借来,都会极为认真读完。
后来小姨送来的杂志堆里,夹杂了一两本郑渊洁的童话书,书皮都掉了,还被我小心翼翼地包好,保存起来。
这些书都是我的秘密宝藏,天然的就对书本带着珍重,没有人教会我去珍惜的时候,我已经懂得了去珍惜这些东西,每一本都被我极为小心的保存。
后来学了专业系统的文学史,才懂得小时候的神话启蒙就是文学启蒙的第一步,每一个学习文学的人,都应该去读去理解神话故事对于我们写作者的非凡意义。
2. 幼时的关爱
小姨当时在一所乡间学校任职,小舅舅在省城的技校读书,80年代能够上中专在农村已经算是极为有出息,读过一些书,见过世面的孩子。
我家里的小姨和小舅的都是在省城的学校里读书,他们读初中的时候,都在我家住过一段时间,所以出去之后,会带一些礼物回来送给我。
在整个家族里,我算是小辈里享受过,家人们最多关爱的孩子,身为家里的第一个小辈,所有的家人都曾经在我身上付出过关心和疼爱,至于后来的孩子,则没有了这样的待遇。
毕竟那时农村还是比较注重亲戚之间的往来,比起如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淡漠,那时的亲戚家人关系要亲密很多,可以说每一个寒暑假,我都是在亲戚们的家里轮流住过来的,所以就享受了格外多的爱。
小姨将一些曾经读过的杂志都搬运到了我家,小舅舅也将省城里看到的适合孩子的书本,用省下的零花钱,买来送给我。
小时候不懂身为学生的他们当时是如何的窘迫?
80年代还属于物质比较匮乏的年代,他们身为学生,姥爷姥姥一个月的工资收入也不过几十块左右,不知是怎样存够他们的生活费?而他们又是怎样省下钱来给我买礼物,买书送给我?
如今想来,竟是格外的感动。正是因为这些关爱和无声的付出,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让小小的我能够畅游在文字构建的世界里,沉淀下一枚小小的种子,等待适当的机会破土而出。
3. 第一次让父母惊艳
终于到了小学三年级,要开始写作文了,当时我在妈妈工厂附近农村的学校借读,
农村的学校,教学质量偏差,老师从来没有教过我们如何写作文,可三年级的那次期末考试却突然出现了作文,这份考卷是由上级单位提供的。
所有的学生看到作文的那刻都懵掉了。我却没有感到丝毫的不适,看了下题目,清晰地记得内容是要求分享一个日常读过的书,并写出读书的意义。
正好我读了小舅舅送给我的《伊索寓言》,就从寓言故事里选了一个故事简单地按照孩子的想法写了,并将给的小格子都写满。
我同桌隔着通道,看到我将试卷写满了,就悄悄地给我使眼色,问我这道题该怎么做?我也悄悄地告诉她:“要根据读的故事书写个故事出来就可以啦!”
可是同桌非要我写份答案给她,我看着小格子里密密麻麻的字,不知所措。然后就没有理会她,自己坐到时间点,就交卷了。
那次考试,班里只有寥寥数个学生写了作文,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写,作文部分好似最后不了了之,但是老师也特意表扬了我,并通知了我妈妈。
从那之后,妈妈经常向别人夸奖我说:从来没有学过作文的我,第一次写就会,很有天赋。
后来我的表现也没有让妈妈失望,得益于课外书的阅读,小升初的成绩非常好,顺利进入特办的初中重点实验班。
4. 抄袭《水浒传》,却得到了老师的一次次表扬和鼓励
上了初中后的第一次国庆长假作业,老师让写作文,我抄袭了《水浒传·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内容。
那时候就觉得家里这么破旧且古老的一本杂志上,好像是五六十年代的书,纸都泛黄了。抄袭了老师也不知道我抄袭吧!从来没有想过我抄袭的杂志节选是四大名著《水浒传》的内容。
我还洋洋得意地抄了整个章节,写了十页才算是结束这项作业,交到老师手里后,批注只有一句:纯属抄袭。但是却被老师单独拎到了办公室,从此以后对我格外关照。
经常会在作文课上,单独叫我过去批改我的作文,并告诉我该如何修改才能更好。而且也特别重视我,各个主科的老师,将我当做宝,英语老师每堂课都抽查我英文,语文老师经常给我开小灶。
那时不懂为何?如今想来竟然是一次机缘巧合的误会,老师误会我小小年纪开始读名著,所以才对我格外优待。
我从姥姥家收集起来的各种小姨和小舅的旧书本、旧杂志里,学习了五四时期诗歌的写作,读了日本的绯句、还读到了一些外国名著节选和中国名著的节选。
虽然是在农村的学校,可得益于这些内容,使得我的见识天然的比别的孩子高一些,初中的学校图书馆里,我也读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小说、传奇故事等内容。
初三的时候接触到科幻杂志,便开始沉迷在幻想的世界,这个时期别的孩子还在读校园小说时,我了解到对于农村孩子非常遥远的各种欧美大片介绍、前沿的游戏介绍、各种神奇的宇宙知识。
高中时期我自己开始尝试写各种科幻小说,游戏小说,并成功投稿科幻小说,第一篇小说以铅字的形式面世。
那时候真的很开心,自己终于在这条路上踏出了第一步。可惜的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指导我,一直是独自摸索,独自向前。
结语………………………………………………
非常庆幸的是:我从未放弃过。不管别人讽刺我文艺女青年也好,讽刺我多年写作不见收益也好,我都依然在这条路上坚持到现在,并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
比如网络小说写了未完成的三部,比如自媒体文的写作,出现了一些爆款文,比如获得了一些奖项。
一路走来,也会有无数个觉得孤独迷茫的时刻,庆幸的是:我从未想过放弃梦想。
依然在写作这条路上缓慢的前行,也在不断的学习写作技巧、写作方式,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去验证哪些是适合自己的,哪些是适合大部分人的。
并将自己的这些宝贵的经验分享出来,让更多喜欢写作的人,能够少走许多曾经我走过的弯路,也希望通过分享,结实更多同样的努力在这条路上的同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