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短视频为什么会受到欢迎?非遗短视频出现的意义是什么?
手机里,一位云南傈傈族大叔,正在劈一段高黎贡山上的野栗木,沿树纹层层破片,一点点扣梭形,最后打磨成一把细巧的薄梭。
耗时颇长的制作过程,经过剪辑和画外音,紧凑幽默又充满新鲜感。
这种短而美的非遗传统技艺的视频,很火,尤其是在某些短视频平台上。比如在搜索框中输入“闻”,一下子跳出来位居第一位的词条就是“闻叔的伞”。
“闻叔”,闻士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阳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2023年年底,闻士善在机缘巧合下,推出第一条短视频,从此搭上快车,至今“闻叔的伞”已推出数百条短视频,70多万粉丝基本上是“00后”和“90后”。
就非遗传统技艺而言,短视频是这四五年来为这一领域带来最大惊喜的新事物。
非遗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以人为传承主体的一种活态化的文化,其传播因时空维度而受限,而短视频平台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枷锁。
短视频中,传统技艺被记录、表达与展演,古老的非遗再次被人“看见”,尤其是留连于短视频平台的年轻人。非遗传统技艺题材正成为短视频内容生态中重要的垂直门类和亮丽风景。
你热爱非遗技艺吗?也曾举着手机拍摄过那些历经漫长岁月沉淀而成的传统生活方式吗?那么,千万别错过“海宁杯”浙江传统工艺短视频大赛,亮出你身边的美好时刻到了,当然还包括美丽乡村,幸福生活等等与传统技艺相关的精彩记录。
本次大赛由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馆)主办,海宁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
接下来,了解一下本次大赛的条条框框吧。真的,内容范围宽广,创作空间很大,你的手机是不是已经有点蠢蠢欲动了。说句实话,就算制作好了不投给大赛,也是你手机里值得珍藏的一瞬回忆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