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女真、鞑靼是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属于典型的游牧文明、采猎文明,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与中原农耕文明不断发生冲突与融合。

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采摘、渔猎、游牧、农耕、工商业等几个阶段:原始社会时期就是采摘文明时期,三皇五帝时期就是渔猎文明时期,夏商就是游牧文明时期,从周朝开始中国步入了农耕文明阶段。

很显然,这是一个从低阶文明到高阶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地区基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出现了发展的“非均衡性”,比如生活在大草原的民族,他们就停留在了游牧文明阶段。

文明的差异,最终必然导致民族之间的冲突与融合,由此拉开了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两千多年的恩怨情仇。

我们按时间线,分别介绍中国历史上的这几个主要少数民族。

01.匈奴

匈奴对应的中原王朝是秦朝、西汉、东汉以及魏晋时期,历时600余年。

在春秋时期,黄河以北、关中地区,甚至黄河以南,都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比如鬼方、山戎、猃狁、犬戎、义渠、余无、楼烦等等。

那正是一个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分化的时期,经过长期的冲突与战争,最终部分民族北迁,脱离了向农耕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保留了游牧文明的生活特性。

他们就是最早的草原民族,匈奴则是这些草原民族中的佼佼者,他们形成了游牧文明对抗农耕文明的第一个强大政权。

由此可见,匈奴原本与中原民族同根同源,只是后来他们强大了,将触角伸向西域和高加索地区,逐渐融合了其他民族的血液。

战国时期是匈奴民族高速发展期,单轮武力值还处于下风。当年蒙恬曾经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将他们赶出了河套地区。

秦朝时期匈奴出了一个伟大的单于——冒顿,他就是那位射杀父亲夺位的家伙。冒顿在位期间东灭东胡,西进河西走廊,不断侵入汉地,上演过将刘邦围困在白登山的戏码。